第1931章 摆摊(1/1)
李晓华在买冷饮攒够第一桶金之后,又跑去开录像厅,这生意沈隆不打算沾,他可不像陈小二那样有个当警察的姐夫,不过他接下来的套路倒是可以干一干,那就是去日本卖生发水,这一招沈隆在《血色浪漫》世界里用过,倒是熟得很。
日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访问中国,接待他的一位同志因为看到了竹下登有局部脱发便推荐其用中药治疗,作为国礼便送了10瓶“章光101”;没想到竹下登回国后对该产品的口碑极佳,使得“章光101”在日本名声大噪,形成了抢购的狂潮。
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昭和男儿们为了赚钱,加班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这也导致了昭和男儿们出现了脱发严重的情况,套用琦玉老师的例子来说就是“我有钱了,也秃了。”
然而失去秀发终究是很遗憾的,所以一听说有治疗秃发的神药,昭和男儿们那儿还控制得住啊,据说当时在日本,当时很多人在倒卖“章光101”,价格一番就是几十倍,有的甚至卖到了4万日元,但即便如此,依旧供不应求。
当时的京城甚至出现了日本来的“毛发再生观光团”,只为来中国购买一瓶“章光101”,因此,当时的京城街头也流行一句话,“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
当时李晓华正在日本留学,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商机,然后找到“章光101”的发明人赵章光,以个人的名义无偿赠与了他们一部大客车和一辆轿车,想尽办法获得了“章光101”在日本的代理权,利用栗原小卷的帮助站稳了脚跟,赚取了大量钱财。
现在沈隆一看到栗原小卷就打算截胡了,立刻带着李成涛来到温州,这时候赵章光还没有创办脱发专科医院、成立毛发再生精生产厂呢,他只是一个略有名声的小医生而已,沈隆一上来就直接用钱砸人,还许诺帮他联系京城的制药厂生产这种药。
赵章光马上就动了心,立刻跟着沈隆来了京城,沈隆走关系找到一家制药厂,搞定了生产的问题,然后再次找到栗原小卷,这时候《望乡之星》已经正式开始拍摄了,沈隆在剧组转了几圈,找到了几位有脱发困扰的剧组成员,送上“章光101”当礼物。
嗯,现在竹下登还没当上首相呢,不过现任首相铃木善幸也是脑门锃亮,只可惜沈隆眼下可没能力把日本首相给叫到中国来,于是只能先从这些人开始了;这些剧组成员的名气虽然不能同首相相比,却好在是媒体圈儿的人,搞定了他们日后打广告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韩桑,您确定这东西有用?”秃头可是无数男儿心中的痛啊,一听说有能治这种问题的药,马上就有人动心了,按照沈隆的介绍使用起来。
这玩意儿确实挺有用的,没过多久,这些人的脱发情况就发生了好转,甚至原来成了地中海的地方也生出嫩苗来,这下可把他们高兴坏了,“韩桑,真是太感谢您了!这种药还有没有?我要买来送给朋友!”
“韩桑,也卖给我一瓶吧!”一位头发浓密的中年人激动地说道。
“大桥桑,您头发这么浓密,似乎用不着吧?难道是寄给某个朋友么?我猜猜,是您部门的濑田还是您的邻居琦玉啊?”其它人都有些惊讶。
“事到如今,我也不隐瞒大家了!”大桥英士狠了狠心,直接揪住自己的头发猛地往上一拉,只听撕拉一声,满头浓密的秀发就已经全部被大桥英士扯下来了,原来他戴的是假发,这玩意儿在时下的日本同样是热销产品,许多人都靠这个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大桥桑,没想到您比我还严重啊!”不少人都感到了郁闷,因为这时候有没有脱发甚至成了员工晋升的一项隐藏指标,脱发证明你身体素质不行,可能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而天天加班还有一头浓发的,毫无疑问都是精力充沛、身体强壮的合格炮灰,这样的人在遇到提拔的时候自然会占据不小的优势。
大桥英士当初能够升职,在某种程度上也多亏了这一头乌黑亮泽秀发,谁知道这些秀发竟然是假的,这让那些当初在竞争中输给大桥英士的员工情何以堪?你这是作弊啊!
“哎呀呀,竟然还是最高级的假发,怪不得我们都没认出来,大桥桑,您真是……真是够下本钱的啊!”有人仔细研究过假发说道,也不知道这个下本钱只说的是买假发,还是包括了他为升职付出的一切。
“斯米马赛,我的脱发实在是太严重了,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啊。”大桥英士将自己亮锃锃的脑袋凑到沈隆跟前,“韩桑,摆脱了,看看我的头发还能救回来吗?”
假发戴在头上可不舒服啊,这玩意儿不透气,高级货也不例外,冬天还好些,夏天简直难受能要人的命,大桥英士也扛不住啊。
沈隆好想伸手摸摸他的光头是啥感觉,和樱木花道的比起来哪个手感更好,不过还是忍住了,“实在是抱歉,我买的只是药而不是仙丹啊,您的头发已经全部掉光了,我的药恐怕不起什么作用啊!”你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没救了,还是算了吧。
尽管如此,大桥英士还是缠着沈隆买了一瓶,将自己的光脑袋抹了个遍,然后奇迹竟然发生了,大桥英士的光脑袋上还真长出了一点儿头发,虽然只有铜钱大一坨,还是让大桥英士喜极而泣。
剧组其它人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这药也太神了吧?这下连那些一头秀发的员工也过来买了,虽然我现在还有头发,可难保以后不会变秃啊,现在就开始抹肯定没坏处吧?再说了,就算我用不上,也能拿去送礼啊,要是能让上司长出头发来,我的前途绝对一片光明!
产品发回日本之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了亲友的来信,让他们再多买些。
沈隆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立刻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