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老龙头(2/2)
“传令。”
周世显眼睛眯了起来,徐徐道:“围!”
于是乎,明军也不急于进攻了,而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大举压上,开始在城外构筑阵地。
等待自己的大炮从后方运上来。
明军还是一招鲜,壕沟,胸墙加火枪。
一道又一道的壕沟,胸墙将京城三面围住,只给清军留下了向北逃往关外的一条路。
标准的围三阙一。
清廷如释重负,趁机开始了一场大迁徙。
每天都有大量旗人的家眷,在旗兵掩护下逃离京城,向着北边的山海关撤退……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哎!”
朱慈烺举着千里镜,眼睁睁看着大批旗人从北边逃走了,他有些急了,就这么看着清廷跑了?
“呵。”
帅营中,正在研讨战局的参谋军官们轻笑了起来。
周世显也微微一笑,轻道:“陛下莫急。”
古往今来除非是孤城,很少有四面包围的,总是会围三阙一,这一招是谁想出来的呢。
兵圣孙武。
“为何?”
有这个必要留一面缺口么,有,而且还很重要!
孙武说,围师必阙,这可是古代,乃至现在攻城拔寨之时的极为狠毒的一招,太毒了。
兵圣他老人家的意思,就是说攻城的一方在攻击的时候,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全歼敌军,你都要给敌军留一条“生路”。
你围着三个方向打,留下其中一个方向给敌人逃命。
当然,留出来的这条路是有讲究的,首先这条路要崎岖,适合埋伏,埋伏当然是为了清理逃出来的军队的。
其二,这条路要确保唯一性,不能让敌军四散而逃。
你若是仗着人多势众,全部围严实了往死里打,那么守城的敌军看到逃跑无望就会拼死抵抗。
而且还会斗志高昂,反正横竖是个死,还不如奋战而死。
弄不好逼急了,还会祸害京城百姓。
京城还有几十万大明子民呢!
即使最后攻城的一方赢了,损失也不会小,但是如果你留了生路给他,那么人在有后路的情况下就会丧失斗志,做鸟兽散。
所以这一招,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利用了人性的求生心里,人只要在有希望活下去的情况下会变得异常脆弱。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这便是老祖宗的智慧。
“呵。”
笑了笑,周世显看向了远方,视线早已经越过了京城,他眼睛眯了起来,看向了山海关。
“围三阙一……”
从京城到山海关这条路,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还是按照兵圣他老人家的办法来吧。
从他冷峻的嘴角,徐徐念出了一句诗。
“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
朱慈烺听的似懂非懂,琢磨着这句诗,脑海中,猛然间有一道惊雷划过,叫了出来。
“山海关!”
周世显微微一笑:“陛下所言极是。”
“呼。”
朱慈烺眼中精光闪闪,从京城到山海关,这条路本来就窄,又是退往关外的必经之路。
好大一个包围圈!
少年有梦,大明皇帝再一次兴奋了起来,跟着姐夫出来打仗集市痛快,这下子清军没料到吧?
八月末,山海关。
夜幕下,茫茫大海之上,月朗星稀。
一支悬挂着大明水师龙旗的舰队,悄然停泊在渤海湾北部的海面上,偃旗息鼓,藏身在风平浪静的茫茫大海之上。
大明信任松江水师提督颜继祖,身穿着崭新的棉甲,手持着一根超大号的千里镜,观察着岸上的关城。
“这里就是老龙头?”
一旁,军宪司长官石亨忙道:“是,错不了。”
山海关,顾名思义,不但有山还有海。
这个地方叫做老龙头,地势险要的一座石头城,也是明长城的尽头,入海石城好似龙首探入大海,故此得名。
颜继祖点点头,轻道:“果然名不虚传。”
早在十天前,颜,石二将接到飞鸽传书,大都督严令他率领松江水师,倾巢而出。
限他十天之内拿下山海关。
军情如火,颜,石二将便带上了全部的战舰,携两万名步战队新军走海路,悄无声息的进入了渤海湾。
在东南季风的加持下,舰队升起了满帆,这一路从松江府沿着海岸线北上,他只用了四天。
此刻的山海关,老龙头空荡荡的,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守军,正在城墙上无聊的打着瞌睡。
这里本来是吴三桂的地盘,可关宁军全体跟随吴大帅南下了,如今更是扔下了老巢,向西走了。
这下子山海关成了一座空城。
“提督大人。”
部将早已按捺不住,低低道:“进攻吧。”
颜继祖看了看天,耐着性子等候着,等到一大片乌云遮住了月色,海天交界处一下子暗了下来。
这才低低的吼出了一个字:“攻。”
“哗啦。”
八艘六百吨级的三桅杆风帆战舰打头阵,后头跟着各种型号的战舰,运输船,乘风破浪,向着山海关天险掩杀过去。
老龙头,长城之上。
几个吴军士卒抱着火枪,正在打着瞌睡,猛然间被海面上的波浪声惊醒,一个个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
可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