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分果果(1/5)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弗朗茨不会忽视生产力的局限性。这个年代铁路施工技术已经成熟了,可是施工效率依然不高。
二十年修建三万八千公里铁路,平均下来每年修建1900公里铁路,在这个年代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资金上也是一个问题,两千万盾要修1900公里铁路,平均预算才一万多盾/每公里,在人工基本上免费的情况下,平原地区施工可能勉强够了。(只计算工程费,不考虑拆迁补偿,不考虑地质条件。)
实际上,奥地利帝国就不是一个平原国家,复杂的地形不在少数,这又严重制约了铁路施工。
这些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可以克服,大不了就是绕路,反正这个年代奥地利铁路施工,是不可能开凿几公里长,乃至于几十公里长的隧道。
遇到特殊地形,无论是绕路,还是迎难而上,这都意味着成本上的大幅度提高。
最终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或许等实地勘探完成过后,工程师们能够给出一个初步预算。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不可能都投入到铁路建设上。在弗朗茨看来每年的铁路建设费用,最好压缩在百分之五财政收入的以内。
不足的部分就只有靠民间资本补齐了,简单的来说,就是想办法让贵族掏钱建设铁路。
这是奥地利的特殊国情,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发展了起来,可是全社会大部分财富依然掌握在贵族手中。
当然,现在的奥地利中央政府手中也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主要表现为土地、山林、房产、国有企业,实际上抄家得来的现金,这个时候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不到一亿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