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科学研究(3/4)
既然如此,爱迪生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拉拢一名科学家远拉拢一名商人更加容易,与其花大代价去追逐成功的“商人”,不如用同样的钱养几百名科研人员。
这些才是真正能够增强国力的。近代以来任何一个强国的背后,都是一帮科研人员、工程师撑起来的。
没有工业作后盾,科学家们的伟大构想,永远都只是构想,想要变成现实,还要看基础工业。
甚至科学技术进步也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在关注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大牛的时候,往往忽略背后默默无闻的基础科学研究者。
这些人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人们生活的发明创造,然而一切的发明创造又离不开他们。
从19世纪以来,大部分科学发明创造都集中在欧洲大陆,就可以看出问题来。
不是别的地区没有天才,只因为基础工业的缺失,支撑不起这些天才搞发明创造,不得不走上另外的道路。
在科研院的一个角落里,内燃机项目小组还在艰苦奋斗着。
这项技术起源也很早,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就用火药爆炸获取动力的研究,只不过因为火药技术不成熟,难以控制结果导致研究失败。
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
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
19世纪中期,科学家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机械动力的理论。这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活塞式内燃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是比较完善的机械。
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
这些都是促使内燃机项目立项的外在因素。既然基础已经奠定了,弗朗茨自然不会忽视这项划时代的发明了。
单从技术上来说,18世纪内燃机技术就有可能问世。当然,科学研究不是那么容易的,原时空一直拖延到了19世纪后期才得以突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