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产业革命的根本——成本(2/2)
我们已经咨询过国内的造船厂,要建造两三万吨的大型运矿船,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运输成本很快就可以降下来,制约电力普及的铜产能不足,马上就可以解决。
有廉价的铜矿石供应,市场上的铜价很快就会回落,推广电力照明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另外电力机械设备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取代现在的蒸汽机。目前部分领域,已经在使用电力机械设备。
除此之外,另一个经济增长点就是新生婴儿数量屡创新高,婴幼儿用品的销量在持续增长。
这方面涉及到的产品太多,统计起来太过麻烦,我们只能初步估计一下。现在每年大约有3500万神盾的市场,不过增长速度很快,预计今年能够增长12%。
相比之下,传统的经济领域市场已经显露出颓废。上一次经济危机已经证明,国内的很多领域都已经饱和。
目前传统经济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钢铁、采矿、船舶和建筑业,分别是%、%、%、%,以往增长迅速的纺织业,去年的增长率仅为%。
我们最具备优势的食品加工业,现在也遇到瓶颈,尽管还保持着%的增长速度,可是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部计划在国内全面推广电力照明,鼓励电力技术革新。”
这很符合维也纳政府的习惯,电力想要普及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要是没有政府推动,估计没有哪家电力公司会无私的奉献一套供电网络。
相比之下,婴幼儿用品就不同了,根本就不需要政府插手,资本家们就会干得很好,政府需要做的只是监管、规范市场。
老成持重的费利克斯首相接过了这个话题:“推广电力技术没有问题,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大家都亲身感受过了,我们头顶上的电灯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在推广的时候,还要考虑前期成本问题。建造一套城市供电网络,所需要的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负担得起,政府不建议财政收入较低的城市推广。要是有人把这项惠民政策,最后搞成了害民政策,我们可是要追责的。”
电力技术好不好,答案是:非常好。遗憾的是时间太早了,成本还没有降下去。
地方财政收入较高的大城市,效仿维也纳普及电力照明,那没有什么问题,负担得起就可以搞。
对一些穷得叮当响的城市,那就是一个沉重负担。以维也纳为例,市政府每年要支出120万神盾的电费和照明系统维护费用。
对繁华的维也纳来说,这笔钱可以直接分摊给市区的商人,他们是不夜城最大的受益者,夜市产生的收益足以弥补这笔开销。
要是换了某些小城市,没有多少商业,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只有十几万神盾,就连维持政府运转都困难。
要是跑去跟风,最后这笔开销就落到了普通民众头上。对当地本就收入低的民众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人口密度越低的城市,人均供电成本就越高,这笔账维也纳政府早就算过了。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费利克斯首相提前站出来泼冷水。免得某些官僚,为了刷政绩盲目跟风。
听了费利克斯的警告,不少参加会议的地方官员,都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捏了一把汗。
果然便宜政绩不好捡,要是不具备条件,跑去盲目跟风,估计报告打上去,自己的仕途就结束了。
除了几个邦国自主权要大一些,其余的城市要上马这种大项目,还是需要维也纳政府审核的。
目前为止,能够获得批准只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者是本身就在产煤区,发电成本低得超乎想象。
对绝大部分城市来说,最好还是等技术革新,供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后,才考虑这个问题。
原时空欧洲的电力革命从德国开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德国的铜产量欧洲第一,煤产量也是欧洲第一,推广电力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比英法更低。
美国就没得说了,那是啥也不缺。无论是铜产量、还是煤产量,那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此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面的新技术革新,美国人逐渐走到了欧洲前面。
不是欧洲各国没有技术,问题是欧洲各国缺乏原材料,从海外运输增加了成本,不具备推广的能力。不等产业技术成熟,英法也承受不了高昂的成本。
现在弗朗茨大张旗鼓的搞电力技术革命,一点儿都没有保密的意思,主要原因就是奥地利的原材料成本比英法更低。
除了俄罗斯帝国外,奥地利的铜矿储量超过欧洲各国的综合,产量更不用说,直接占全世界一半的份额。
在橡胶生产上,奥地利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份额。南洋的殖民地不是白占的,几乎每座岛屿都可以种橡胶,加上在非洲开辟的橡胶种植园,现在奥地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制品供应商。
英法要推广电力技术,先要进口铜,其次还要进口橡胶。法国更惨,他们还要进口煤。
成本上已经决定了,在这次产业革命中,英法落入了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