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公主和亲(五)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公主和亲(五)(1/2)

目录

元熹帝抬起迷茫的双眼,吃惊道:“哪儿有问题,他想努力救我的命?那他为什么和朱原显联合起来设计坑害我?我是大明皇帝,谁敢真的杀我!皇四叔不敢,鞑靼人也不敢杀我。而且我对每个人都很好,他们想干什么,我都让他们干什么。可他们还是背叛了我。”

明前盯着他的脸,心里堵得慌。她强行压抑着愤懑情绪,沉默了下:“皇上,我不懂得什么大道理。我觉得在此危难之际,开诚布公的说话才最明白。明前要逾规越矩了。”

“皇上您本是被称为‘万民君父’的大明天子,现在却落到了这种天地。你不觉得奇怪吗!敌军包围住你,大臣们各出主意,太监们争权夺利,连锦衣亲军指挥使也都‘背叛’了你,你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一点不对劲吗?你现在还没有发觉到是你自己出了问题,已经面临着孤家寡人的结局了。”

朱元熹的脸猛然变得阴郁极了。他忽然觉得自己面临着一个很难堪的场面。被一个没规矩的少女直言教训。

明前没有给他给后退逃走的机会,眼里跳动着火花般的光芒,声音火辣:“我只想说下现在的局势。我没有什么见识,只知道万事要以史为鉴,用历史参照现在的局势。皇上要和亲和谈,但是我记得历史上和北方民族和谈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父亲小时候教我学史,但只教了正史,不教我看野史。偏偏我是个任性的人,非常喜欢看野史。在野史中我看到了很多正史里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大宋宣和遗事》、《靖康稗史笺证》等等。还有《南征录汇》、《开封府状》、《呻/吟语》等野史文献。这些书对于前朝有一次类似的国难记载得很详细。因为书中描写的东西非常真实非常耻辱,反而使正史里不好记录下来。它说得是‘北宋皇帝钦宗年间,大金国久犯宋边,最后一次攻进内地打到了宋国国都开封城。当时金军将领的行为也与这次类似。他们围而不攻,用威摄力压迫着宋朝皇帝投降。’”

元熹帝连退两步,脸色煞白,身体颤抖得像是要晕倒了。

明前没有看他的反应,一口气地说下去:“正史上恐怕只有一句‘金军强横,打败了宋军,北宋亡国’。野史上写得清清楚楚,金军围拢了京城,没有立即攻城,他们假惺惺地宣布要与大宋君臣议和退兵。宋钦宗信以为真,命令藩王赵栩和大臣出城进金营求和。金帅宗翰说‘自古有南北之分,要想议和必须割地赔款’,并要求宋朝皇帝亲自到金营谈判。钦宗不得已只好去了。”

“汉人皇帝率领着大臣和亲王们前往金营议和,恰好中了金人的圈套。金军统帅不与他相见,命人抓住他,继续向京城的徽宗要挟。并命令钦宗写降表,设香案,命他们向北方叩拜行臣礼。当时风雪交加,宋钦宗受此凌/辱,大病一场几乎丧命。他献了降表同意割地赔款,金军却不放过他,把他继续扣留在金营做囚犯。”

“金军抓住一位皇帝,还不满足,最终他们进攻并攻破东京了。他们俘虏了两帝两后,并洗劫了整座京城的国库和全部平民的财富后,才撤兵回到北方草原。野史上记载是除了抓住五千名赵宋宗室外,还抓了十多万的宋朝百姓倡优工匠北去。北宋的赵家王朝和全国富贵在此一役中全军覆灭。北宋灭亡。”

侃侃而谈的少女转过一张芙蓉般娇艳的面孔看着元熹帝,乌黑的眼珠里透出一股愤怒和轻蔑之色,对着颤抖的大明皇帝说道:“这就是著名的北宋‘靖康之耻’,是北宋钦宗徽宗两帝灭国亡国的过程。正史上也有简单记载,皇上也读过这些书吧。但是肯定不如我读的野史更详细深刻!我父亲范勉他最痛恨这段历史,每次读起正史来总是愤恨夷寇,悔恨君王不该相信敌寇不该投降和谈,该血战到底才对。但这次清流大臣和太监们全部改变了主意主张和谈。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朱元熹的身体像风中飘零的枯叶,不住地颤抖着。像上刑台的囚徒般快崩溃了。

明前眉目张扬,望着年青皇帝的面孔,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说:“每个人都有着私心吧。怕死、怕丢掉财产、怕家族毁灭,怕失去官职权势等等……我不想去猜度大臣太监们的用心。因为最终决策还是要由皇帝下的。他如果坚要和谈只能和谈。我只想问陛下,如果和谈失败了,你知道亡国之君的下场吗?”

“拖得一时活命,落得了十年拖拉而死!受尽了各种非人的污辱虐待悔恨而死。钦宗被金人押解回北方,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受尽旅途风霜之苦和金兵侮辱。他时不时地仰天号泣,动辄被小兵们挥鞭喝止。日暮宿营时,金兵命令皇帝和亲王太子们手足并卧,防止他们逃跑,连一点做人的尊严都没了。被掳国君们到达金朝会宁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后妃、驸马公主和宗室诸王们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的宗庙行‘牵羊礼’!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昏德公’,称钦宗‘重昏侯’。亡国之君多年后在《在北题壁》里写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目断南天啊,陛下。”

朱元熹脸忽青忽白的,浑身发寒,头昏昏沉沉的快站不住了。他不停地摇头喃喃说:“不,不会的。朕不会落得这番下场的。朕还有大好河山,内地的兵马……大胆,你在吓唬朕!你犯了欺君之罪!”

明前神色冷峻,眼珠漆黑,轻蔑得看着这男人。又狠狠地刺去了一刀,刺破了皇上的梦想:“远水不解近渴。陛下,那些河山兵马都太遥远了,各省布政使也各有私欲,救不得你了。你现在就在虎敕关,外面包围着七万鞑靼军,你的身家性命已经陷入了敌手。陛下以为,那些鞑靼军围困住虎敕关,还来跟笼中鸟谈和谈是为了什么?”

朱元熹像筛糠似的抖着。他的心底早有了计较,却不敢去想。而胆大包天的少女一下子挑开了遮住伤口的遮羞布,把这种血淋淋的现实挑到了表面。他艰涩哽咽着说:“……他们想拖延时间。等着边境的鞑靼大汗的主力鞑靼军进关,彻底抓住我这个皇上。然后用我命令大明投降并占领了整个明朝……”

“是,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灭国死法。北宋亦然,如今大明也亦然。皇上圣明。”明前嘴角翘起,难得的真心称赞了朱元熹一句。他虽多疑,但聪明过人。直视现实后就立刻明白了那种虚假希望下的阴谋毒计。

两个人相对而站,站在这个冰冷如雪窟的石屋里,说出这些真实无比的大实话。就像是做一场恐怖的噩梦。明前抬起脸深深地看着皇上,眼里充满了同情。她道:“所以,敌军不可信。我们想出了这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虽然冒险还有一半的胜率。趁现在包围虎敕关的敌军还不多,敌国的主力大军还未打进北疆,我们奋力一搏!说不定我们会赢的。皇上也会顺利地脱险回京城。那时候,这个天下还是皇上的!皇上你要好好想想,做好决定啊。”

皇上没有回答明前的话,久久地沉默着,还不时惊恐得左右望望。似乎身边随时会跳出个鞑靼人一刀杀了他似的。他挣扎犹豫了半晌,还是拿不定主意。在冒险而死与和谈后被骗而死之间反复犹豫着。万一……万一和谈成功能被放回京城呢……

他拼命的压抑着头痛欲裂,和想晕倒的虚弱感。又想到了小梁王:“这……好吧,也许我们是轻信了鞑靼人的拖延之计。但是我没有任何对不起崔悯的地方啊?他为什么要跟小梁王联合起来想冒险呢……这计策对我很危险,却对梁王更有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嫁人当天!禁欲小叔深情夺爱 绑定功德系统后,我靠直播爆红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诱引 一道鱼羊炙,蔡阑苦寻二十年 白事先生 直播通灵:小祖宗她是三界独宠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网坛之数据天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