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秦武王篇(4)

秦武王篇(4)(2/2)

目录

对于张仪、魏章等魏籍又有军功朝臣,为了秦国的安定,只能打压、驱逐。

可,秦武王应该怎样做呢?

一个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注入新鲜血液。可,有些没用的老员工,就会成为阻碍。

那么,该怎么办呢?

简单点两个字:裁员。

说,很简单。

但,怎么裁?如何裁?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既要保证企业的利益,也要照顾老同志的情绪。

毕竟,这些老同志也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直接说你老了,不中用呢?这太伤自尊,还不近人情。

于是,就用了一套标准,来考核。

过关的留下,不过关的,只能走人。

你没有达到考核标准,就怪不了别人。

秦武王也用了一个考核的标准,先以选国相为由,试探朝臣的态度,顺便摸一下底。

这次选举,呼声最高的有三个人:樗里疾、张仪、甘茂(黑马)。

樗里疾是秦武王叔父,又有战功,还得宗室支持。

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干了两次秦相,干得还挺好,也有很多人支持。

甘茂入蜀平叛,又得秦武王重用,也有资格成为秦相。

这三个人,秦武王会选择谁呢?

张仪,首先被秦武王淘汰。

理由:秦武王不喜欢他。

那么,国相的选择,只能在樗里疾和甘茂,这两个人之中选择。

若论资排辈,樗里疾是前辈。若论军功,樗里疾功劳比甘茂大。若论亲近,樗里疾是宗室,还是秦武王的叔父。按理说,这场选举,樗里疾就是内定无疑了。

这些条件,既是樗里疾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

樗里疾资格、军功、宗室,也会对秦武王造成威胁。正所谓,功高震主,也是君主最怕的。

秦武王对这位叔父,尊敬的同时,也有害怕。

既要重用,也要压制。

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毕竟,秦相只有一个人。

秦武王不愧是聪明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也为了分散相权,另辟蹊径,废除国相,创造了一个词:丞相。

天无二日,国不可二君,也不可二相。秦武王打破这个规则,不要国相,要丞相,分左、右,就能有两个。

左相和右相,相互制约,秦武王的实力就得到壮大。

秦武王选择国相,制定考核标准,比如说:德才、战功等等。

秦武王总不能任性说:我看好你,你就是我的国相。

这样的话,下面的人,没人会服。说不定,还要找秦武王的麻烦。

用谁,不用谁,要光明正大。

要提拔人,就要用战功说话。前提条件,还要以秦武王时代的战功。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总不能拿前朝的战功,再后朝说事吧!

这个考核标准,名正言顺就把张仪淘汰了。

甘茂平巴蜀,有战功,被封为左相,兼任大将军。他的任务就是负责征伐、邦交。

樗里疾破五国之谋,又伐义渠,被封为右相。他的任务是负责辅佐秦王,处理宗室、大臣之间的问题。

左相和右相,那个大。

左为贵,右为尊。所以,右相比左相大。

秦武王这样做,也能传达出一个信号:叔父,我还是看重你。

这样的安排,秦国朝臣,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甘茂,更不会有意见。

毕竟,他拥有的这一切,都是秦武王给的。

秦武王的这个创举,不仅分散了相权,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还调和了与樗里疾等宗室的关系,也借机打压了张仪。秦武王也达到了制衡樗里疾的目的。

丞相这个词,也被后世所用。

秦武王见这个选举,没有引发朝政动荡。此次试探,也让秦武王有了信心。接下来他要加快脚步,解决不安定的因素:张仪、魏章等魏籍朝臣。

秦武王为什么要驱逐张仪、魏章等魏籍朝臣?

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的存在,威胁到了秦武王。

张仪在秦惠文王时代,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秦惠文王一生之中,身边有几个人很重要:公孙衍(收河西)、司马错(灭巴蜀)、魏章(攻汉中)、樗里疾(破三晋,征齐国,伐强楚)、张仪(连横破纵,忽悠楚怀王)。这五个人之中,若论谁对秦惠文王称王、征战诸侯影响最大,张仪居功至伟。

废公称王、连横破合纵、离间五国诸侯伐秦、破三晋之盟、重创强楚等等,这些都是张仪那张嘴忽悠的结果。秦惠文王也重用张仪,让他两次为秦相。

张仪在秦国两次秦相,有十几年。其树大根深,势力复杂。

秦武王想要动他,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内乱。

再者,张仪忠于秦国,忠于秦惠文王,他的功绩也摆在那里。张仪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秦国的事,也没有背叛秦武王的迹象。

秦武王又会如何处理与张仪之间的关系?

秦武王又会用什么手段,与靠嘴为生的张仪过招?

面对秦武王的进攻,张仪会如何选择?

等待张仪的命运,又是什么?

目录
新书推荐: 小可怜是白月光,江医生意外捡回家!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高武:开局觉醒SSS吞噬天赋 重生盘龙,我吞了主神格 退婚书给错人,大佬捧脸宠 女县令 仙途逆世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刘天天穿越成了女皇武择天 同时穿越:我和无数个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