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赵孝成王篇(24)

赵孝成王篇(24)(2/2)

目录

1、保住胜利的战果。

秦国和韩国打了三年,又和赵国打了三年。年年征战,秦国得不到喘息。与赵议和,不仅能保住胜利的战果,还能让秦国得到休养生息。

2、赵国谋士的有说。

据史料记载,长平战败后,赵国派了一个顶级的有说之客,前去做范雎的思想工作。

3、了解秦国的困境。

秦国打赢这场战争,有多艰难。身为秦相,处在咸阳,不可能不清楚秦国的现状。

4、知晓君王的意图。

范雎从流亡之臣,位立高堂。你说他不知道秦昭襄王想的是什么,他怎能咸鱼翻身?

5、忌惮白起的军功比他显赫。

这是公认的观点,我就不解读了。

那么,秦昭襄王为何支持了范雎的主张,没有支持白起的主张呢?

1、白起不是他的心腹。

白起是宣太后、魏冉的人。秦昭襄王废太后、驱逐四贵,不敢动白起。白起军功显赫,居功自傲,很危险,会动摇他的权力。

2、秦国国力损耗严重。

毕竟,与韩国打了三年,与赵国又打了三年。常年的征战,秦国很窘迫。尤其是长平之战,秦国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消耗。

3、前车之鉴。

齐闵王亡宋被诸侯群殴,导致齐国霸业尽毁。那么,他兵伐邯郸,攻灭赵国。诸侯见了会有什么反应呢?

4、认为秦国还没有实力亡赵。

长平之战,赵国输了,秦国也赢得很惨。战后的赵国,还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君主、贤臣和名将皆在。再掀起一场大仗,秦国不一定会赢。

5、范雎的思想工作。

也可以说,秦昭襄王要考虑的问题:

秦国能不能灭了赵国?

秦国会不会成为诸侯合纵,下一个攻伐的对象?

秦国国力能否支撑发动新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长平之战打得如此惨烈,他动员全国的力量,亲征,才取得艰难的胜利。那么,亡国之战,一定是比长平之战,还要惨烈。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秦昭襄王是不会轻易发动新一轮战争。

秦昭襄王对是否攻伐邯郸,存在疑虑。范雎要主张不能打,就要说不能打的原因。白起说能打,就要说能打的原因。白起和范雎主张,秦昭襄王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说:秦昭襄王是一国之君,他不仅要考虑战争,还要考虑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要考虑的不仅是本国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对手的现状,更要考虑诸侯的态度。

坑杀赵国降卒这件事,秦昭襄王要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成为了暴君的代言词。

总之呢?

武安君白起想打,秦相范雎不赞成打。最终拍板定案的秦昭襄王选择了不打。

长平之战后,秦国的余波,若用几个字来形容:

1、将相不和(范雎和白起之间的矛盾)

2、君臣不信(秦昭襄**不过白起)

也可以说,白起是打仗的好手,杀伤力、破坏力极大。但,不懂政治,更不懂君王之心。打赢了长平,却一不小心得罪秦国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秦昭襄王和秦相范雎。

没有秦昭襄王和范雎的支持,白起攻伐邯郸,一举亡赵的理念破碎了。

长平之战后,赵国君臣是什么反应呢?

答案:同仇敌忾,与江山共存共亡。

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君臣,极度震惊、害怕之余,也陷入高度自我反省。当然呢?先解决问题,再追究是谁的责任。这种人才是了不起的。

因此,对于战败,谁要负责,不是赵国君臣当前的首要任务。做好秦国趁势兵围邯郸,打赢下一场战争,才是当务之急。毕竟,秦国攻破郢都的案例,不能忘。

那么,赵国君臣做了哪些准备呢?

1、加紧备战。

长平四十五万男儿被坑杀,邯郸人人自危。赵国君臣第一件就是要稳定军心,做好再战的准备。

2、离间秦国君臣。

赵国派了一个有说之人苏厉,也有人说是苏代,前去离间秦国君臣。范雎就是听了苏厉之言,和白起的间隙越来越大。当然?有说之士,不仅靠的一张嘴,还要靠大脑。苏厉完成了君王交代的任务,离间了秦国的将相。

3、平原君亲自入秦割地议和。

秦昭襄王打赢了赵国,为了给范雎报仇,首先要修理的就是平原君。谁让平原君敢接纳魏齐,不给他面子。赵国议和,秦昭襄王答应了。但,有个附加条件,点名要平原君前来议和。

4、有说诸侯抗秦。

长平之战后,赵国太虚弱了。想要独立抗秦,争霸天下的梦,破碎了。为了守住残破飘零的江山社稷,只能联合诸侯共同抗秦。

长平之战后,战火余波,更加猛烈。赵国割六城,并将上党地区交给了秦国,还大量赔款。

按理说,秦、赵议和,战事结束,两国进入短暂的和平。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秦、赵两国战火再起,又掀起了一场大战呢?

目录
新书推荐: 小可怜是白月光,江医生意外捡回家!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高武:开局觉醒SSS吞噬天赋 重生盘龙,我吞了主神格 退婚书给错人,大佬捧脸宠 女县令 仙途逆世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刘天天穿越成了女皇武择天 同时穿越:我和无数个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