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后路无忧矣(4/4)
“第五份,任命朱亮为粮料使,兼硖石勾当寨栅使。”
前线的粮草,大多屯于陕州,尤以硖石为重。
“第六份,供军使衙门调拨灵州粮草、器械,用漕船运输,顺流而下,先储放至延、丹二州。渭北节度使任遇吉遣人与王重盈交涉,言需借用河中渡口若干,等其回信。”
“第七份,进奏院赵光胤,拜访南衙北司,言需借用陕州转运院船只若干。”
国朝初年,太宗伐王世充,就是从潼关用船运粮至洛阳附近,这才能支持他的军队远征。但朱全忠有水师,梁、晋争霸时,这支水师在大河不上冻的时候,屡次发挥关键作用,以至于李存勖一直等到冬天河面结冰,汴军水师失去作用,这才大举南下。
这段河道航行较为凶险,还有汴军水师的威胁,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委实不好说。反正先用起来,作为后勤线的一个补充。
没有水运,打仗太难受了。
朝廷以前从扬州运粮到河阳,斗米费钱三十。
灵夏如果走陆路运粮南下到关中要花多少钱?
后唐年间有个例子。
邠宁节度使药彦稠从中原带来了三万步卒,又汇合了关中两万步军、两千骑兵,护送安从进任定难军节度使,攻关北,拓跋仁福纠集了五万党项步卒、三万骑兵,但连战连败,部众溃散,最后靠死守夏州坚城熬退了后唐大军。
熬退的主因是一斗粟从关中运到夏州,“其费数千”。运粮过横山,其实距离不长,但成本是河南水运的一百倍以上。
从潼关陆路运粮到洛阳,这成本也能到天上去,而朱全忠可以用水路运粮、运兵。
长期相持,真不知道谁亏。
卢嗣业写完后,邵树德看过没有问题,签字用印,发往都虞候司走流程。
定远军使王遇也已经率八千步骑南下金商。
“战争季”,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当真一年都不停歇。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