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传奇1997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计划”

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计划”(3/4)

目录

从1954年,中国半导体的“开山鼻祖”黄昆先生,在帝大物理系开设“半导体物理课”,1977年,黄昆担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开创了我国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起。

到被称为“八级钳工科学家”的王守武先生,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组建国内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1958年就拉出了我国第一根硅单晶……

与两位先生一起的,还有一连串熠熠闪光的名字:

谢希德先生(中国半导体之母,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

汤定元先生(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

洪朝生先生(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吴锡九先生(中国第一代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奠基人);

林兰英先生(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先后研制成第一根硅单晶、第一根无错位硅单晶、第一台高压单晶炉,为我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奠定基础)……

正是他们从无到有,开创和奠基了新中国的半导体事业!

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前辈们,也培养出了本土第一批半导体人才。

这些学生中,

就有现在帝大微电子所所长王阳元院士、华晶电子总工许居衍院士等,在七八十年代接棒“中国芯”的主攻手位置。

从80年开始,

为了在半导体产业进行攻关,改变缺乏产业化和持续更新“造血”能力。

中国又以市场化和运动式集中攻关并行,换取技术进步和产业跨越的机会。

从86年提出的“七五”“531”发展战略,到90年实施“908工程”,95年确定“909项目”……

中国在探索芯片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一路蹒跚,但依然百折不挠。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砸锅卖铁”,也要把芯片搞上去!

可以说,

即使目前国内的芯片产业,依然和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

但这已经是无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前辈前仆后继,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在新中国半导体事业上不断开拓和努力的结晶!

如果就因为“汉芯”和“方舟”,两个失败案例,

就令国内刚刚起步的半导体产业化进程,受到重挫。

从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值快速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失去追赶和超越的最佳机会……

那也太可惜了!

更对不起,那些伟大的前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就在今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

“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史称“01专项”。

“国产高性能soc芯片”(系统级芯片)、“面向网络计算机的帝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及整机系统”、“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等课题,随之确立。

未来国家在超级计算机上的“申威”cpu芯片(魔都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北斗卫星等军工领域的“龙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都是源自于此计划。

而“核高基”的重要特征,就是“企业牵头主导”。

如何在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核高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隋波就想借着,这次星河集团在“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投资布局……

给主管部门一个“planb”方案:

那就是,除了现有“01专项”的国有重点课题之外,

以星河集团这样的互联网大型民营集团公司为主体,通过对产业前沿发展方向的市场判断(移动互联网),对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相关软硬件等领域,进行投资和布局!

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互联网内容、产品、服务为生态,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向自有核心技术方向转换!

只要我们抓住时代机遇,和国外同时起步进行研发……

将有很大的机会在下一个十年,实现弯道超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死遁后,师兄们抱着墓碑求我别死 全宗门穿现代,满级大佬带飞祖国 娱乐圈之星芒重耀 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 瑜伽菩萨戒 神级锻造师:我有女神器灵护卫 替嫁随军第一晚,她就住进了医院 纯白 暗卫之保卫和平 天行有常,人心易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