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1/4)
且说这边文渊阁里,韩文、李东阳和谢迁几人凑到一起商量对策。
他们对谢棠此去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没有和谢棠那枚玉令一样的信物。因此他们几人根本没有办法进宫去阻止谢棠的行动。
谢棠回到户部后,按照平允安的吩咐一直等着的一个属官立刻带着他前往文渊阁。
谢棠在路上问他怎么了。那位属官长话短说、一五一十地把平允安对他的吩咐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说了。
谢棠听了后,对平允安这位师侄的担忧颇有些哭笑不得。
谢棠很快到了文渊阁,把皇帝收回增加赋税的事情和几位大人说了。隐去了皇帝的混账事和自己搭上张永这种在传统文臣眼中大逆不道的事情。
到了四月,内阁提出重新开启开中法之时,朝廷上下又开始沸腾起来。
明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政府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称为开中。洪武四年时,制定中盐成为定例。
一开始的时候,开中法为大明筹集军粮等事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诚然是一桩好事,但是任何制度产生的时候都是先进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制度会逐渐被人钻了空子,变得腐朽。
开中法亦然如此。
到了后来,开中法日益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敛财工具。宗室、宦官、勋贵、文臣,谁都想要咬上一口开中法这块大肥肉。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
这一现象被时人称之为“占窝”。
这种现象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大明的财政收入。
因此在先帝朝叶尚书执掌户部时,改开中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后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
这一改制,令太仓的银子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但是这却是竭泽而渔的方法。这项制度施行之后,商人无利可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哪个商人是不逐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